胃食道逆流 GERD
從症狀到治療,全面了解與照護
 
胃食道逆流(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, GERD)是指胃酸或胃內容物反流至食道,造成黏膜刺激或損傷,進而引發一系列不適症狀。 這不是單純的「胃酸太多」,而是一種胃與食道交界功能失調,若長期未妥善控制,可能導致食道炎、潰瘍、巴瑞特食道,甚至增加食道癌風險。
 
 
常見症狀有哪些?
 
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不僅侷限在胃部,許多患者會表現出多樣化的不適,包括:
 
  • 胸口灼熱感(俗稱火燒心)
  • 胃酸逆流、泛酸感
  • 喉嚨卡卡、異物感或反覆清喉嚨
  • 長期咳嗽、聲音沙啞、氣喘惡化
  • 吞嚥困難、胸悶
  • 夜間躺下易感酸、嗆咳、睡眠品質差
 
這些症狀經常被誤認為單純的咽喉炎或呼吸道過敏,導致診斷延誤。
胃食道逆流的成因是什麼?
 
造成胃酸逆流的原因很多,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:
 
  • 賁門鬆弛(胃與食道交界的括約肌無力)
  • 胃排空延遲,食物在胃中停留太久,容易逆流上來
  • 腹壓上升,如過度肥胖、懷孕、穿太緊衣物
  • 飲食刺激,高油脂、辣食、咖啡、酒精等增加胃酸分泌
  • 作息與壓力因素,晚睡、暴飲暴食、進食後立即躺下、生活壓力大
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改善?
 
治療胃食道逆流,除了藥物控制,生活型態的調整是非常重要的關鍵
 
1. 飲食調整
  • 少量多餐、避免過飽
  • 減少高油脂、辛辣、酸性、甜食、巧克力、薄荷、氣泡飲
  • 減少晚餐分量,避免飯後吃水果、甜點
 
2. 姿勢與作息改善
  • 吃飽後避免立即平躺,飯後至少站立或坐著 2 小時
  • 睡覺時可抬高床頭(非枕頭)約 15–20 公分
  • 減重、戒菸、限酒,改善腹壓過高情況
 
3. 壓力管理與作息調整
  • 減少熬夜、飲食不規律
  • 若壓力大,建議結合運動、呼吸放鬆法等身心調節方式
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?
 
治療會依照症狀嚴重程度與胃鏡結果進行調整,主要包括:
 
  • 制酸劑、胃黏膜保護劑:針對輕度症狀的短期緩解
  • 質子幫浦抑制劑(PPI):減少胃酸分泌,是中重度患者的常用藥物
  • 促進胃排空藥物:幫助胃內容物快速離開,降低逆流機率
  • 若為幽門桿菌感染導致的胃炎,則須合併除菌療程
 
若想了解治療及手術詳細資訊敬請至門診諮詢加入官方LINE(點我)詢問。
 
為什麼需要做胃鏡?
 
  • 許多胃食道逆流患者長期服藥卻效果有限,這時就需要胃鏡來釐清背後原因,例如:
  • 食道是否已有發炎、潰瘍、狹窄、出血?
  • 是否存在萎縮性胃炎、慢性胃炎或胃潰瘍?
  • 有無早期腫瘤或巴瑞特食道變化(癌前病變)?
  • 是否同時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?(可在胃鏡中切片確認)
 
胃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病因、給出正確治療方向,避免長期吃錯藥或拖延病情。
 
為什麼要定期追蹤?
 
胃食道逆流是「慢性可控制疾病」,但若放任不理、僅靠藥物壓制,可能錯過早期病灶的黃金處理時間。
 
長期反覆發作,有機會出現:
  • 慢性食道炎 → 潰瘍 → 巴瑞特食道 → 食道癌前變化
  • 胃炎 → 幽門桿菌感染 → 萎縮性胃炎 → 胃癌風險提升
 
建議每 1~2 年做一次胃鏡追蹤(視醫師建議與症狀而定),確認治療效果與胃部狀況,才能安心生活、預防後患。
相關影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