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痛大腸鏡檢查
預防腸癌的關鍵一步,安全、無痛、精準切除息肉
 
你知道嗎?在台灣,每年有超過一萬人罹患大腸癌,而且長年都是癌症死亡率的前三名。
 
但很多人不知道,大腸癌不是突然冒出來的,它往往是從一顆小小的「瘜肉」慢慢長大的。
如果能在它變壞之前就發現、切除,就能真正「把癌症擋在門外」。
 
所以,大腸鏡不只是檢查,它是目前唯一可以:
  1. 當場看到問題、當場處理:息肉、出血點、發炎處都能馬上切除或止血
  2. 真正預防大腸癌:不是等發病才治療,而是提前把「可能變成癌症的東西」清掉
  3. 搭配舒眠麻醉,無痛無壓力:過程像睡一覺,醒來檢查已經完成,不必忍受不適
 
而且大腸鏡也是國健署官方建議的檢查項目,50 歲以上建議每兩年做一次,就像車子定期保養一樣,是對自己身體的基本負責。
無痛大腸鏡檢查介紹:預防大腸癌的第一道防線
 
無痛大腸鏡能觀察到哪些部位?完整檢查大腸六大區段與迴腸末端
無痛大腸鏡是一種從肛門進入、逆向檢查整段大腸的影像檢查方式,在舒眠鎮靜的狀態下,
由醫師將內視鏡沿著大腸彎曲路徑緩慢前進,直達盲腸與迴腸末端,可完整檢查以下部位:
 
1. 直腸
  • 評估有無直腸瘜肉、痔瘡、潰瘍、炎症
  • 是下腹痛、出血、排便異常的重要觀察部位
 
2. 乙狀結腸
  • 最常見瘜肉與早期大腸癌發生區,便秘、腹脹者常有病灶藏於此
 
3. 降結腸
  • 左側腹部區域,評估是否有腸道狹窄、發炎或氣體滯留
 
4. 橫結腸
  • 位於腹部中央,有時腸道較彎曲,需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
 
5. 升結腸
  • 右側腹部區段,檢查右側大腸瘜肉或出血來源
 
6. 盲腸與闌尾開口
  • 是大腸與小腸的交界處,可觀察闌尾口發炎、潰瘍或黏膜異常
 
7. 迴腸末端(小腸入口)
  • 可進一步評估**克隆氏症(Crohn’s disease)**或原因不明的腹瀉、貧血
 
無痛大腸鏡不只是「看大腸」,更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檢查
 
透過高解析內視鏡,無痛大腸鏡能檢視從直腸到盲腸,甚至部分小腸,全段腸道一覽無遺,是目前最精準的下消化道檢查方式。可即時觀察黏膜狀況,早期發現以下病灶:
瘜肉偵測
大腸瘜肉(含腺瘤性息肉)
癌前變化
大腸癌前病變、異常血管新生
結構異常
大腸憩室、出血點
慢性腸道發炎
潰瘍性結腸炎、克隆氏症等發炎性腸病
腸黏膜異常
慢性腹瀉、便秘原因不明之腸黏膜異常
隱性出血來源
不明原因的鐵缺乏性貧血或大便潛血陽性原因
 

一次檢查,早期發現、即時處理,是守護腸道健康的重要關鍵。

若想了解治療及手術詳細資訊敬請至門診諮詢加入官方LINE(點我)詢問。
哪些狀況可於檢查當下處理?
 
大腸鏡最大的優點之一是可即時診斷、即時治療,若發現異常病灶,醫師可當下進行以下處置:
 
  • 切除小型或中型瘜肉(預防未來癌化)
  • 局部止血處理(如憩室出血、微血管破裂)
  • 切片送病理分析(可疑黏膜變化或紅白斑病灶)
  • 置入標記點(若需後續手術者標示病灶位置)
 
這些處置皆可在無痛狀態下完成,避免重複安排檢查,讓病患一次解決問題。
建議以下族群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
 
提早發現、提早處理最安心
 
  1. 45 歲以上的民眾(屬於大腸癌高發年齡)
    建議每 2 年做一次大腸鏡
     
  2. 有糞便潛血、排便習慣改變(如便祕、腹瀉交替)者
    若症狀持續,建議立即安排檢查,之後依病因由醫師建議追蹤頻率
     
  3. 體重減輕、不明腹痛、食慾變差
    建議立即安排檢查一次,視結果規劃後續追蹤
     
  4. 有大腸癌或息肉家族史(二等親內)
    建議從 40 歲起,或比家族中最早發病年齡提早 10 年開始檢查,每 1~3 年追蹤一次
     
  5. 經常外食、偏好重口味、抽菸或飲酒者
    若年齡在 40 歲以上,建議每 2~5 年做一次大腸鏡
     
何建霖醫師的話|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
 
何建霖 醫師:

對喜好美食的台灣人來說,大腸鏡可能是你這輩子最值得花的一個小時。

很多人一開始會擔心準備麻煩、過程辛苦,但事實上,**大腸癌大多是从一顆小小的息肉開始演變的**透過大腸鏡,我們不只是找病,而是有機會在病變還沒發生前,把它直接處理掉。

 

你來檢查的不只是一段腸道,更是為了你自己,為了你的家人,爭取更多健康與壽命的機會。與其等到症狀出現、錯過黃金期,不如提早安排,放心一整年。大腸鏡,是你給未來最實際的保障,也是最有效的防癌方式之一。

 
若想了解治療及手術詳細資訊敬請至門診諮詢加入官方LINE(點我)詢問。
青心診所使用的設備
 
為什麼選擇 ELUXEO 6000 系統更值得信賴?
 
青心診所所使用的 富士醫療 FUJIFILM ELUXEO 6000 系統,是目前內視鏡檢查領域中極具代表性的高階設備,具備以下四大臨床優勢:
 
1. 4K高解析+雙光源觀察,細節更清楚
搭載富士專利「雙光譜光源(Multi-Light Technology)」與 4K 高解析影像,能清楚呈現黏膜紋理、血管分布與微小病灶,即使是早期病變也不易錯過。
 
 
2. AI 輔助+高解析影像,早期病灶一眼看見
 
ELUXEO 系統結合高畫質內視鏡與 AI 輔助偵測功能,能即時標示大腸內的微小瘜肉、異常血管新生或潛在病灶,大幅降低視角死角與醫師疲勞造成的漏診風險。相較於舊型設備,對大腸癌前病變、腺瘤性息肉等早期變化辨識更清晰,讓患者一次檢查就看得更準,提升早期發現率,減少重複檢查的不便與風險。
 
 
3. 黏膜染色功能,強化病灶對比辨識
 
具備藍光影像模式(BLI/LCI)與即時黏膜強化顯影技術,能在不使用化學染劑的情況下,強化病變區與正常黏膜的顏色差異,提高辨識效率與準確性。
 
青心診所的設備消毒標準
 
不是每間診所的胃鏡都「看得一樣清楚」
 
在青心,我們不只強調「無痛」,更重視「看得準」。搭配專科醫師操作+AI 輔助判讀+原廠設備清洗消毒流程,我們期望為每一位病患建立真正有價值、值得信賴的檢查品質。
 
為確保每位病患的安全,我們所有內視鏡皆:
  • 每次檢查後全套鏡體送原廠自動清洗消毒機消毒
  • 使用高溫+酵素雙重程序,符合感染控制標準
  • 嚴格分區操作,避免交叉感染
 
我們不僅讓您檢查得安心,更讓醫師「看得更清楚」,大幅提升診斷準確率與早期發現率。
 
 
無痛大腸鏡:檢查前這樣準備
 
無痛大腸鏡是一項結合診斷與治療功能的現代化檢查工具,能在舒眠狀態下完成整段大腸的檢查與即時息肉切除。
以下是檢查前、中、後,您需要知道的完整流程與注意事項:
 
門診評估與預約

首次須安排門診,由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與用藥,確認適合檢查並預約日期。

領取藥物與說明單

看診後將領取瀉藥與清腸液,並附有詳細飲食與服藥說明,務必依指示執行。

飲食調整與清腸準備

檢查前兩日開始低渣飲食,前一日晚餐後禁食固體食物,並依照指示分階段服用清腸藥物。

無痛大腸鏡:檢查當天流程與術後照護一次看懂
 
無痛大腸鏡是一項結合診斷與治療功能的現代化檢查工具,能在舒眠狀態下完成整段大腸的檢查與即時息肉切除。
以下是檢查前、中、後,您需要知道的完整流程與注意事項:
 
術前衛教與評估

醫師將確認您的清腸準備與用藥狀況,確保檢查安全,並說明注意事項。

鎮靜麻醉與檢查執行(約 15–30 分鐘)

麻醉醫師施打舒眠藥物,讓您在放鬆、無痛、無記憶的狀態下完成檢查。醫師操作內視鏡觀察整段大腸與直腸黏膜,若發現瘜肉、潰瘍、發炎或癌前病變,可同步進行切除、止血或切片。

甦醒與休息(約 30–60 分鐘)

檢查後安排短暫休息,當天可能出現腹脹或排氣感,屬正常反應。建議採清淡飲食,避免自行開車或操作機械。

報告解說與後續追蹤
  • 無特殊發現者:醫師可當天說明檢查結果
  • 有切片/息肉處理者:報告約 5–7 個工作天,診所將安排回診或電話說明
  • 需追蹤者:醫師會提供後續檢查與治療建議
相關影片
 
無痛腸鏡常見問題Q&A
A: 是的!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,等到出現不適常常已是進展期。只要您年滿 45 歲、或有家族史,就建議定期做大腸鏡來「抓出還沒變成癌症的息肉」,提早處理最安全。
A: 完全不會!檢查會使用靜脈鎮靜(舒眠麻醉),就像小睡一覺,醒來時檢查早已結束,不會有插管或脹氣的不適感。
A: 檢查時間約 15–30 分鐘,醒來後休息 30–60 分鐘即可返家。當天不能自己開車,但可正常走動、進食,請安排親友陪同最安心。
A: 當然會!這是大腸鏡最大優點之一。只要腸道清得乾淨、息肉大小適合,醫師會當場幫您切除息肉,不需要再約別天動手術。
A:青心診所使用口感佳、容量少的清腸配方,搭配清楚的分段說明,大多數人都能輕鬆完成。不必擔心,我們也會有完整的衛教指導與提醒流程。
A:一般病理報告約需 5–7 個工作天,我們會安排您回診說明報告,或提供電話/LINE 回覆。當天檢查完,醫師也會先解釋初步觀察結果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