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CALLPHONE LINE
乳房疼痛
從年齡、症狀到可能原因的完整說明
 
乳房疼痛是許多女性在人生不同階段都可能遇到的問題,常見於月經週期、青春期、更年期等荷爾蒙波動時期。多數屬於良性,可能與內衣不合、生活壓力、咖啡因攝取或運動傷害有關,雖不危險,卻常引起焦慮。
 
疼痛持續不退、僅發生在單側,或伴隨腫塊、分泌物、皮膚變化等情況,建議盡早就醫評估。透過超音波、乳房攝影等檢查,大多能釐清原因並安心處理。
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,搭配定期檢查,是維持乳房健康的重要關鍵。
 
以年齡與症狀區分乳房疼痛
流程透明,安心檢查每一步
 
15–49歲女性(育齡期)
 
  • 若疼痛與月經週期有關(如生理期前腫脹、脹痛),多屬賀爾蒙變化引起
  • 常見原因包括:
    • 女性荷爾蒙:黃體素與動情素之間的比例不平衡,導致乳腺過度刺激。
    • 荷爾蒙變動導致乳腺纖維囊腫變化(FCC)
    • 乳腺水泡(囊腫)
    • 局部乳管輕度阻塞(泌乳時或者乳突瘤)
 
40–55歲女性(更年期過渡期)
 
  • 賀爾蒙波動更大,可能出現週期性與非週期性疼痛混合。
  • 有時單側乳房特定區域疼痛,與乳腺退化或輕度萎縮相關。
 
55歲以上女性(停經後)
 
  • 若有乳房疼痛且無明顯腫塊,多與乳腺結構改變、水泡殘留或皮膚張力相關。
  • 停經後賀爾蒙減少,一般乳房腫脹感下降,但局部不適仍需注意,建議就醫檢查。
以疼痛區域思考可能原因
疼痛區域有線索
 
  • 整片乳房脹痛(雙側):多與賀爾蒙變化、月經週期相關
  • 單側局部刺痛/悶痛:考慮水瘤、局部乳管阻塞、小型纖維腺瘤
  • 靠近腋下疼痛:可能與乳腺尾部或小型淋巴結反應性腫大有關
  • 靠近乳頭區域悶脹感:有時與乳管擴張、水泡積液相關
  • 合併紅腫熱痛等發炎症狀:考慮乳腺炎,或者泌乳塞住
乳房疼痛的完整評估流程
釐清乳房疼痛的真正原因
 
在青心診所,乳房疼痛的評估會包含:
 
  • 詳細問診與病史詢問(包含生活作息、情緒壓力)
  • 檢視使用過的藥物(如賀爾蒙治療、避孕藥等)
  • 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,評估乳腺結構、水泡或腫塊情形
  • 注意有無其他伴隨症狀,例如:
    • 是否有可觸摸的腫塊
    • 乳頭是否有分泌物,尤其是血色分泌物
    • 是否有乳房紅、腫、熱、痛,考慮感染可能
       
  • 綜合上述資訊,由專科醫師整體判斷,排除重大病變
 
 
乳房疼痛的治療原則
舒緩乳房疼痛的日常照護
 
生活調整:
  • 減少咖啡因、巧克力攝取
  • 穿著舒適、支撐度高的內衣
  • 維持規律作息,減少壓力
 
藥物與營養輔助:
  • 若疼痛明顯,可考慮短期止痛藥物輔助(如 ibuprofen)
  • 若處於停經前後荷爾蒙波動期,可考慮使用植物性荷爾蒙補充(如大豆異黃酮),協助緩解症狀,且目前研究顯示不會增加乳癌風險
 

減少咖啡因、
巧克力攝取

穿著舒適、
支撐度高的內衣

短期止痛
藥物輔助

植物性
荷爾蒙補充

陳尹陽醫師專業提醒
 
陳尹陽 醫師:
乳房疼痛是許多女性會遇到的狀況,但其實多數不是乳癌的初期症狀,不需要過度擔心。但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情況,我會建議要盡快就醫檢查,比較安心:
 
  • 疼痛持續不退,位置固定
  • 乳房出現明顯可觸摸的腫塊
  • 乳頭有分泌物,特別是血色分泌物
  • 乳房皮膚紅、腫、熱、痛,有發炎現象
 
透過專業的評估與乳房影像檢查,大多能釐清原因,也讓自己更放心。
乳房超音波相關影片
 
乳房超音波常見問題Q&A
A:大部分乳房疼痛屬於良性,真正以疼痛為主訴的乳癌比例非常低。建議先經由專科醫師評估影像與臨床狀況。
A:若疼痛與生理期周期性出現並緩解,通常屬於賀爾蒙波動;若持續單側固定疼痛,則建議超音波檢查進一步釐清。
A:多數情況下,乳房超音波即可評估乳腺結構、水泡、局部腫瘤。若有高風險因素或年齡超過標準,可能合併乳房攝影。
A:小型單純水泡有機會自行吸收,不一定需要處理;但若水泡變大或伴隨疼痛、分泌物,需由醫師評估是否抽吸或切除。
A:是的,壓力、作息不正常會影響內分泌,可能加重乳房腫脹或不適感。建議調整生活型態並搭配適度追蹤檢查。
A:停經後若出現乳房疼痛,大多屬於乳腺萎縮後局部張力變化。但若疼痛持續、局部固定,仍建議安排檢查確認安全。